“碼頭”的地名,來源于宋時“鰲頭”(河運裝卸的碼頭)。這里為晉江流域貨物集散地之一。由泉州沿晉江上運貨物,經東溪上溯直至“鰲頭”停泊起卸;內地山貨即由此下船裝運至泉州等地。后以“碼頭”取代“鰲頭”。
碼頭是海邊、江河邊專供輪船或渡船停泊,讓乘客上下、貨物裝卸的建筑物。通常見于水陸交通發達的商業城市。人類利用碼頭,作為渡輪泊岸上落乘客及貨物之用,其次還可能是吸引游人,及約會集合的地標。在碼頭周邊常見的建筑或設施有郵輪、渡輪、貨柜船、倉庫、海關、浮橋、魚市場、海濱長廊、車站、餐廳、或者商場等。
碼頭又稱渡頭,是一條由岸邊伸往水中的長堤,也可能只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樓梯,它多數是人造的土木工程建筑物,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。
碼頭人物銅雕,搬運工雕像,大型雕塑
碼頭眾多曾是歷史上濱海新區的一大特點,碼頭見證了濱海新區的發展興盛,也記錄了帝國主義列強對濱海地區的欺辱掠奪。
第二次鴉片戰爭前,航行在海河上的大型船只很少,主要是過往漕船和當地的小型船只,它們可在海河岸邊隨意停靠。
大碼頭不大,小碼頭不小
具有近代意義的工業碼頭,是在天津被辟為通商口岸后才出現的。1860年《北京條約》簽訂后,大批外國大型船只進入了海河,往來于海口和天津,可很少在這里停靠。直到1865年,英國人高林等建立了大沽引水公司后,碼頭建設才開始起步。他們購入“阿爾及林”“拓荒者”兩條小火輪作為交通船,開展大沽口引航業務。這時在位于現閘北路上,建有一個木結構棧橋式碼頭,人們習慣稱此地為“小碼頭”,并在這里建起了一個引航站,把持大沽口引水權達七十年之久。直到1934年,中國航海家黃幕宗放棄了優厚的招商局“新豐”輪船長的待遇,歷經嚴格的考核,成為進入大沽引水公司的第一個中國引水員,才打破了完全由外國人壟斷大沽口引水權的局面。1889年大沽引水公司的英國人又集資建立了“大沽駁船公司”,開展大沽口到天津的駁運業務。他們建造船塢和機修工場,又大規模擴建了碼頭,可停靠大型船只裝卸貨物或待修,成為當時海河上規模相當大的碼頭。日本侵華期間,英國人被迫將公司轉賣給日商東亞海運機構。日本投降后這里被國民黨政府接收,后由國營改為股份有限公司。直到解放后才回到人民手中。后來,在海河入海口南岸,大沽口炮臺附近也建有一個碼頭,供北洋水師艦船和招商局船只停泊,是當時規模很大的碼頭,當地人稱之為“大碼頭”(原址在現渤海石油新村一帶)。到后來,大沽駁船公司擴建碼頭,規模超過了它,所以當地人有一句口頭語“大碼頭不大,小碼頭不小。”
人物主題銅雕,稱貨雕像,商業街雕塑
碼頭主題銅雕,勞動雕像,歷史文化雕塑
傳統工藝銅雕,搬運工雕像,步行街雕塑
專門運鹽的碼頭
鹽業的發展和鹽業、漕運的興盛也大力推動了碼頭的發展。1868年在海河南岸建有一個專門運鹽的碼頭,叫鄧沽坨地碼頭。1660年,清政府改革鹽政,廢除鹽課折銀,實行官坨制。所有鹽產全部集中官坨儲存,商人領引赴官坨買賣,政府設立公垣,嚴禁垣外交易或儲存。海河南岸所產鹽全由鄧沽坨地儲存、發放,經海河運輸。原先用的多是小型鹽漕船,這里只建有簡易的碼頭。后來運鹽量增大,改為大型駁船,就建了木結構棧橋碼頭。當地產鹽由此運往國內各地和日本,它使用了一百多年。直到1975 年海河以南產鹽改由大沽坨地儲存,鄧沽坨閑置,碼頭也隨即被拆除。至今海河中僅遺留著幾根殘剩的木樁,但它們見證了封建鹽政改革和鹽業發展的歷史。在順治鹽政改革時期,還建有一處官坨,它位于現新河船廠西側,叫新河坨。
古人物銅雕,運貨雕像,商業街雕塑
推車運貨銅雕,廣場雕塑,雕塑定制廠家
勞動主題銅雕,人物雕像,景觀雕塑
洋務運動中的碼頭
在洋務運動中,洋務派大力興辦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,也大大加速了當地的碼頭發展。西沽海河凹岸,水深,地質堅硬,不易淤塞,地質水文條件好。清朝中期這里就設有海神廟碼頭。1880年,李鴻章籌建北洋水師大沽船塢,建有停泊北洋水師艦船的岸壁式碼頭,北洋水師艦船可在此補給、維修,是北洋水師的重要后勤基地。甲午海戰中,中國軍隊由此出兵朝鮮,被日本偷襲擊沉的“高升”號運兵船就是在此起航的。這個碼頭隨大沽船塢的興衰,幾度荒廢和再建,現易地重建了舾裝碼頭和修船碼頭,原址仍遺留著木樁。
碼頭主題銅雕,河口碼頭雕像,歷史文化雕塑
搬運貨物銅雕,人物雕像定制,古街道雕塑
八號碼頭
1887年,洋務派為了修筑津唐鐵路,方便從國外進口鐵路材料,在塘沽火車站(現塘沽南站)周邊建立了中國鐵路材料處貨場和碼頭,存儲、保管、發放鐵路材料。中國早期修建鐵路的材料,大多都是從這里發出的。這個碼頭有8個泊位,分別用一至八號稱謂,當地人稱這里為“八號碼頭”,也叫“鐵路碼頭”。1898年“戊戌變法”,北京政變的前一天,康有為在此登上英國太古公司的“重慶”輪船去了上海。之后,梁啟超在日本使館的保護下,在此乘日本“大島”號軍艦東逃日本。1945年日本投降后,美國海軍陸戰隊1.8萬先頭部隊在這里登陸。1992年革命先輩鄧穎超的骨灰,在這個碼頭被護送上“新海門”號游船,順流撒入海河。這是個沉積著厚重歷史的碼頭,很多歷史事件和它有聯系。
傳統工藝銅雕,人物鑄銅雕像,廣場雕塑
古人物銅雕,女子雕像,文化藝術雕塑
大型銅雕,勞動人物雕像,鑄銅雕塑
日軍侵華期間,為獲得制造飛機用的金屬鎂和航空汽油的添加劑溴素,在大梁子建大沽工場,在河邊也建有碼頭,當時的產品就由此外運。日本還在美孚油庫以西建上游軍用碼頭。日本由本土征用兩萬輛汽車,搶抓中國青年在此訓練做司機和維修人員,送往侵華戰場。日本又在海河以南開辟鹽田和大沽坨地,建有“大沽坨地碼頭”,當地所產的鹽大批由此裝船掠奪到日本。這一時期海河上碼頭數量達到高峰,尤其是北岸,除幾處渡口外,整個河岸被碼頭分割,沿岸無法通行。
一百多年來海河上的碼頭不斷新建和改造也不斷廢棄和拆除,無論是正在作業的現代化碼頭,還是殘舊的木樁,它們都記錄著塘沽這一段厚重的歷史
CONTACT US
微信公眾號
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
13722288210
hanbodiaosu@sina.com
?2014-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| 冀ICP備14003853號
技術支持:實搜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