碼”字最早是跟“碯”連用而出現的;用作計數符號的“(籌)碼”,也可視為新造字。周代“射禮”上計算勝負用的是“馬”。近代“籌碼”最常用于給搬運工人“計件”,使用場合也正是港口的貨運碼頭。“碼頭”是近代崛起的名詞,《辭海》1979年修訂本“碼頭”條目的釋文,未能給出文獻例句,這意味著它不屬于傳統漢語的基本詞匯。網絡“百科”中,“碼頭”的兩個例句出自明末話本《初刻拍案驚奇》和近代小說《文明小史》,地點分別是臨清和上海。
碼頭人物銅雕,搬運工雕像,大型雕塑
人物主題銅雕,稱貨雕像,商業街雕塑
碼頭主題銅雕,勞動雕像,歷史文化雕塑
碼頭是海邊、江河邊專供輪船或渡船停泊,讓乘客上下、貨物裝卸的建筑物。通常見于水陸交通發達的商業城市。人類利用碼頭,作為渡輪泊岸上落乘客及貨物之用,其次還可能是吸引游人,及約會集合的地標。在碼頭周邊常見的建筑或設施有郵輪、渡輪、貨柜船、倉庫、海關、浮橋、魚市場、海濱長廊、車站、餐廳、或者商場等。
碼頭又稱渡頭,是一條由岸邊伸往水中的長堤,也可能只是一排由岸上伸入水中的樓梯,它多數是人造的土木工程建筑物,也可能是天然形成的。
傳統工藝銅雕,搬運工雕像,步行街雕塑
古人物銅雕,運貨雕像,商業街雕塑
推車運貨銅雕,廣場雕塑,雕塑定制廠家
根據馬→碼的詞語演進,碼頭起先也該是“馬頭”。檢索“馬頭”一詞,唐代已有孤例:《資治通鑒·唐紀·穆宗長慶二年》:“于黎陽筑馬頭,為渡河之勢”;對這句話,元初胡三省的注釋說:“附河岸筑土植木,夾之至水次,以便兵馬入船,謂之馬頭。”唐代的黎陽就是河南浚縣;渡河設施“馬頭”,看來不過是伸向深水的“棧橋”,形狀像個馬頭而已。五百多年后的元代注解,說明人們對它依然陌生。檢索到“馬頭”一詞用于水運的兩個古書例句,分別引出元人所作《大元海運記》和明人所作《元海運志》。察其內容,都出自天津港口。《元海運志》說:“水程自開洋上海等處,至楊村馬頭,計一萬三千三百五十里”。此書中,除了天津,全國別的海港再無“馬頭”;《大元海運記》中,“馬頭”共出現7次,天津以外只有“揚州馬頭”。
勞動主題銅雕,人物雕像,景觀雕塑
碼頭主題銅雕,河口碼頭雕像,歷史文化雕塑
搬運貨物銅雕,人物雕像定制,古街道雕塑
閱讀交通部主持編寫的《天津港史》,天津航運事業的繁盛實在令人驚嘆。元初定都于“大都”后,“百司庶府之繁,衛士編民之眾,無不仰給于江南”,首都軍政民生所需物資,基本上依靠運河漕運。北方水源不足,運河經常淤塞,則以海運為主;海船都進入大沽口,乘漲潮航行到楊村、三岔口或直沽,再把貨物換裝淺水駁船運到通州。卸船再裝船,進庫出庫,實際勞作量遠不止于翻番。南北海運和運河漕運、江南稻米和長蘆鹽,都在天津交集。河窄船多,幾處“碼頭”都延續達十數里,搬運工人以十萬計。1900年天津又出現九國租界和遠洋輪船碼頭,如英商太古公司、怡和洋行碼頭等。1912年津浦鐵路通車之前,天津一直圍繞著“碼頭”發展。
傳統工藝銅雕,人物鑄銅雕像,廣場雕塑
古人物銅雕,女子雕像,文化藝術雕塑
大型銅雕,勞動人物雕像,鑄銅雕塑
“碼頭”一詞是怎樣從唐代的“馬頭”演變而來的,需要深入研究,推想那種渡河設施后來用于治河事業,推廣演進成為港口建筑。盡管“碼頭”在已知史料中先出現于臨清,但這決不意味著在天津出現更晚。天津城市始于天子的渡口,一直依附于京都,其城市功能太過于以碼頭為中心,未能像揚州、臨清那樣全面發展;鹽商階層崛起后,天津才成為消費中心,卻不及臨清那樣有文學名著傳世。
CONTACT US
微信公眾號
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
13722288210
hanbodiaosu@sina.com
?2014-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| 冀ICP備14003853號
技術支持:實搜網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