曹雪芹(名霑,約1715年5月28日—約1763年2月12日),字夢阮,號雪芹,又號芹溪、芹圃,祖籍遼寧遼陽(一說河北豐潤或遼寧鐵嶺),生于南京,江寧織造曹寅之孫,曹顒之子(一說曹頫之子),中國古典名著《紅樓夢》的作者。[1]
早年在南京江寧織造府過著富足紈绔的生活。雍正六年(1728年),曹家因虧空獲罪被抄家,隨家人遷回北京
,后移居北京西郊,靠賣字畫和朋友救濟為生。曹雪芹素性放達,愛好廣泛,以堅韌不拔的毅力,創作出極具思想性、藝術性的偉大作品——《紅樓夢》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2月12日去世。
康熙五十四年(1715年)正月,時任江寧織造的曹顒在北京述職期間病逝。康熙大帝恩旨,以曹顒堂弟曹頫過繼給曹寅,接任江寧織造。是年三月初七,曹頫奏折:“奴才之嫂馬氏,因現懷妊孕已及七月。”此遺腹子即曹雪芹,于四月二十六日(公歷1715年5月28日)[4]生于南京江寧織造府[5]。
曹雪芹[6]滿月后數日,六月初三,曹頫奏折:“連日時雨疊沛,四野沾足。”此即曹雪芹名“沾”的機緣,天時地利人和均占[4]。“沾”字取《詩經·小雅·信南山》“既優既渥,既沾既足,生我百谷”,有“世沾皇恩”之意[7]。“雪芹”二字出自蘇軾《東坡八首》之三:“泥芹有宿根,一寸嗟獨在;雪芽何時動,春鳩行可膾。”
人物石雕,雕刻工藝,景觀雕塑
名人銅雕,鑄銅雕像,公園雕塑
傳統工藝石雕,曹雪芹雕像,紀念性雕塑
曹雪芹的曾祖母孫氏做過康熙帝的保母,祖父曹寅做過康熙帝的伴讀和御前侍衛,后任江寧織造,兼任兩淮巡鹽監察御史。在康熙、雍正兩朝,曹家祖孫三代四個人主政江寧織造達五十八年,家世顯赫,有權有勢,極富極貴,成為當時南京第一豪門,天下推為望族。康熙六下江南,曹寅接駕四次。[4]
秦淮殘夢
曹雪芹早年托賴天恩祖德(康熙帝之恩,曹璽、曹寅之徳),在昌明隆盛之邦(康雍盛世)、花柳繁華地(南京)、詩禮簪纓之族(江寧織造府)、溫柔富貴鄉(西園)享受了一段錦衣紈绔、富貴風流的公子哥生活[4],日子過得心滿意足,“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,或讀書,或寫字,或彈琴下棋,作畫吟詩,以至描鸞刺鳳、斗草簪花、低吟悄唱、拆字猜枚”,“只在園中游臥,每每甘心為諸丫鬟充役,竟也得十分閑消日月”。他終生都對這段幸福生活記憶猶新,在《紅樓夢》開卷第一回《作者自云》中親切地呼曰“夢幻”[8]。
南京重修江寧織造博物館
歷史人物石雕,人物雕像定做,公園雕塑
古人物銅雕,鑄銅雕像,步行街雕塑
大型銅雕,戶外雕塑,雕塑定制廠家
童年曹雪芹淘氣異常,厭惡八股文,不喜讀四書五經,反感科舉考試、仕途經濟。雖有曹頫嚴加管教,請了家庭教師,又上過幾天家塾,但因祖母李氏溺愛,每每護著小曹雪芹[8]。幸而曹家家學淵深,祖父曹寅有詩詞集行世,在揚州曾管領《全唐詩》及二十幾種精裝書的刻印,兼管揚州詩局。曹家藏書極多,精本有3287種之多。曹雪芹自幼生活在這樣一個很富麗的文學美術環境之中,接受父兄教育、師友規訓,博覽群書,尤愛讀詩賦、戲文、小說之類的文學書籍,諸如戲曲、美食、養生、醫藥、茶道、織造等百科文化知識和技藝莫不旁搜雜取。[8]
蘇州織造李煦、杭州織造孫文成皆與曹家連絡有親,李煦且兼任兩淮鹽政(治所在揚州,曹雪芹祖父曹寅生前也曾兼任此職)。曹雪芹小時候走親訪友時多次游歷蘇州、揚州、杭州、常州等地,對江南山水風物十分鐘愛,友人敦誠、敦敏詩作謂為“秦淮殘夢”“揚州舊夢”[4]。
家遭蕭索
雍正五年(1727年),曹雪芹十三歲(虛歲),十二月,時任江寧織造員外郎的叔父(一說父親)曹頫以騷擾驛站、織造虧空、轉移財產等罪被革職入獄,次年正月元宵節前被抄家[9](家人大小男女及仆人114口)。曹雪芹隨著全家遷回北京。曹家從此一蹶不振,日漸衰微。
曹雪芹蒜市口老宅遺址
傳統工藝石雕,讀書雕像,雕刻工藝
人物石雕,曹雪芹雕像,古街道雕塑
大型銅雕,景觀雕像,文化藝術雕塑
剛回北京時,尚有崇文門外蒜市口老宅房屋十七間半,家仆三對,聊以度日[10]。可是為了償還騷擾驛站案所欠銀兩,以及填補家用,不得已將地畝暫賣了數千金,有家奴趁此弄鬼,并將東莊租稅也就指名借用些。再后來,虧缺一日重似一日,難免典房賣地,更有賊寇入室盜竊,以至連日用的錢都沒有,被迫拿房地文書出去抵押。終至淪落到門戶凋零,人口流散,數年來更比瓦礫猶殘。曹雪芹為著家里的事不好,越發弄得話都沒有了,“雖不敢說歷盡甘苦,然世道人情,略略的領悟了好些”[8]。
廣交名流
雍正末期,曹雪芹一年長似一年,開始挑起家庭重擔,漸漸地能夠幫著曹頫料理些家務了。因曹頫致仕在家,懶于應酬,曹雪芹就出來代為接待,結識了一些政商名流和文壇前輩,在他們的影響下樹立了著書立說、立德立言的遠大志向,把少時那一派迂想癡情漸漸地淘汰了些,為了家族復興而努力奮斗,一度勤奮讀書,訪師覓友,多方干謁朝中權貴。[8]
古人物銅雕,人物鑄銅雕像,廣場雕塑
名人銅雕,戶外雕像,歷史文化雕塑
乾隆二十四年(1759年),曹雪芹四十五歲,約在是年南游江寧。南游原因不明,可能是去看望離散的族人,也可能為其他家務私事(傳曹雪芹曾于此時前后任兩江總督尹繼善的幕僚)。南游期間,閱歷山川,憑吊舊跡,聽話往事。張宜泉《懷曹芹溪》一詩當作于這一時期。
乾隆二十五年(1760年),曹雪芹四十六歲,初秋,敦敏作詩《閉門悶坐感懷》云:“故交一別經年闊,往事重提如夢驚。”可能是指曹雪芹南游、經年未歸而言。此次南游歷時一年多,于重陽節前后回京。節后不久,敦敏在友人明琳家養石軒偶遇曹雪芹,做《感成長句》以記之。[13]
曹雪芹南游回京后,仍在繼續寫作《紅樓夢》。乾隆二十七年(壬午1762年),曹雪芹四十八歲,因幼子夭亡,陷于過度的憂傷和悲痛,臥床不起,大約于這一年的除夕病逝于北京[14]。敦誠作《挽曹雪芹》,敦敏作《河干集飲題壁兼吊雪芹》,張宜泉作《傷芹溪居士》。
乾隆四十四年(1779年 ),曹雪芹去世十七年,敦誠作《寄大兄(敦敏)書》懷念曹雪芹。[15]
CONTACT US
微信公眾號
河北省保定市曲陽縣羊平經濟開發區
13722288210
hanbodiaosu@sina.com
?2014-2023 曲陽縣漢博雕塑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| 冀ICP備14003853號
技術支持:實搜網絡